宝鸡市特殊教育学校(2016-2020)五年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

宝鸡市特殊教育学校直属于宝鸡市教育局,201312月开门办学,面向全市招收听障、视障学生。现占地面积1332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3120平方米。现有在编教师46人,平均年龄31岁。本科学历44人,研究生学历2人,其中特殊教育类专业教师11人。教师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36人。有1人获得市级师德标兵称号、1人获得市级德育工作先进个人称号、1人获得市级青年岗位能手、“青年突击手”称号。截至20166月在册学生90人,其中听障学生65人,视障学生13人,学前康复5人,自闭症康复4人,送教上门3人。开设全日制听障班级9个、视障班级2个。

二、发展优势

(一)外部优势

1.党的十八大以来,中、省、市对特殊教育发展逐步重视并加大政策支持,国家及省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相继颁布实施,为特殊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条件。

2.作为全市唯一一所新建市级特教学校,建校以来受到各级领导亲切关怀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有效提高,为学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有力保障。

(二)内在优势

1.硬件条件好。办学起点高,经费投入大,硬件设施基本配置到位,功能部室建设齐全。

2.校园文化浓。以“生命如虹”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氛围浓厚,环境文化高雅、艺术,制度建设基本完善。

3.教师队伍齐。教师队伍整体年轻,学历层次齐,上进心强,富有朝气和活力。

4.发展步伐快。办学仅两年时间已被评为陕西省示范特教学校,获得宝鸡市精神文明“创佳评差”活动先进单位、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市级园林式校园、市教育局直属单位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金台区文明单位、金台区卫生单位等荣誉,实现了高点起步、快速发展的初期目标

三、面临问题

(一)生源。学校设计办学规模为300名学生,招收小学及初中段的听障、视障学生,但目前凡符合条件、可以就读的学生均已入学,且随着医疗康复水平的发展,国家救助项目的实施,视听障碍学生将逐渐减少,因此,未来生源问题严重。

(二)师资专业化水平。教师中特教专业的人员仅占24%,仅有1人有多年特殊教育从教经验,传帮带作用难以有效发挥。绝大多数教师都需要在岗学习特教专业,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速度跟不上学校发展的速度。

(三)课程标准及教材。目前,国家对特殊教育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均没有出台,为学校课程建设带来极大的困难。学校目前实施的“三基本两贯穿 一加强”课程体系仍需继续深入探索。

(四)家校配合。学生中95%以上为农村家庭,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父母残疾等情况普遍存在,家庭经济困难、家长文化程度低等客观原因使家长与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等配合方面意识较差、能力较弱,家校协同、密切配合教育学生的作用不能体现,4104天在家、10天在校)的现象明显。

四、发展理念

核心理念:生命如虹

学校愿景:呵护生命成长的幸福家园,融汇文康教育的特教名校

学校精神:自尊 自爱 自强 自立

训:爱润无声 心拥光明

风:追寻真善 崇尚和美

风:用心启迪 爱心化育

风:勤学求知 快乐探索

办学策略:义务教育出成效 医教结合赢口碑 特教科研促发展

培养目标:拥有健康人格 掌握生活技能 实现社会融合

管理原则:人文播撒生命阳光 制度彰显管理规范

服务理念:呵护生命 成就梦想

五、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五年发展,努力将学校建成一所集学前康复、义务教育、职业融合、特教科研为一体的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师资精良、质量优良,在西北地区有一定知名度的现代化特教名校。

(二)具体目标

1.科学管理精致化。以“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廉洁型、和谐型”管理团队建设为目标,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以打造精致化管理为方向,实现管理精心、精细、精品为一体,细致、雅致、别致相统一,全面提升管理效能。

2.教育领域多元化。全力办好义务段听障教育,大力推进学前语言康复中心建设,根据实际调整视障教育,积极开展自闭症康复研究,努力做好送教上门工作,逐步拓宽教育领域,扩大办学规模。

3.教师队伍专业化。丰富“五心两情”师德教育活动内涵与载体,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广泛开展特教专业技能培训,以课题研究带动专业素养提高。培养出5-8名校级教学新秀,2-5名省市级教学能手。

4.德育工作生活化。在市“德润宝鸡 书香陈仓”德育行动计划指导下,积极实施开展“德润特校 三生四自”德育实践活动探索有特教特色的德育载体,形成良好育人氛围。积极创建省市级文明单位、卫生单位。

5.康复教育科学化。按照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要求,丰富和完善“321”课程体系建设,加强校本课程研究开发,提高医教结合、潜能开发、缺陷补偿水平,形成有特色的康复教育模式。

6.后勤保障温馨化。加强食宿、卫生管理,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维护学校发展安全稳定大局。确保后勤工作服务到位、保障有力。积极创建省市级平安校园、园林式单位。

7.文化建设特色化。挖掘“生命如虹”校园文化核心理念内涵,丰富完善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全力打造班级文化,探索形成课程文化,创新建设活动文化,实现以“虹”文化为引领的学校文化特色。

8.硬件设施现代化。以特教现代化为目标,加强“智慧校园”建设,适度超前、物尽其用配置、完善教育教学及生活设施设备,实现硬件高标准、多功能、专业化。

六、具体措施

(一)科学管理

1.加强思想教育。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政治思想教育,坚持中心组学习、党员学习、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创新学习方法与途径,提高教职工综合素养和政治理论水平,2016年起举办教师讲坛。关心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多途径、多渠道引导教师持续保持工作激情,提高职业成熟度。

2.抓好干部建设。 持续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廉洁型、和谐型管理团队,加强干部培养,让德能兼备的年轻教师进入管理团队,提升管理团队整体素质。

3.追求精致管理。完善各类管理制度,以制度执行为重点,加强目标管理、过程管理、效能管理,实现精致化(精:精心、精细、精品;致:细致、雅致、别致)管理。2016年建立起校园办公网络管理平台。

4.坚持民主规范。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施教,实施好教职工大会制度,每年召开教职工大会,认真搞好校务公开,搭建全员参议学校工作的平台。

5.发挥宣传效用。充分发挥网站、公众号、微博等作用,提高《虹报》出刊水平,增加期数。利用节日、纪念日等有利时机扩大学校宣传,争取社会广泛关注特殊教育,支持学校发展。积极探索宣传新模式,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开展宣传工作,促进学校发展,提升学校知名度。

6.集合社会资源。2016年建立起宝鸡市特教爱心联盟,整合爱心人士及组织,让关爱残障学生的行动组织化、规模化。

7.办好特殊教育指导中心。2016年建设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充分发挥研究、指导、培训、服务四大功能,带动全市特殊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快速发展。

(二)教育领域

1.办好视听障教育。加强义务段教育,开齐开足课程。做好招生工作,让每一个适合学校教育的听障、视障学生都能够入学。

2.开展学前康复。以听力语言康复训练为主导,办好学前部,积极争取项目。2016年秋季尝试开办全日制学前部。2018年尝试开展与普通幼儿园的融合实验研究。

3.尝试自闭症研究。以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为依托,2016年起尝试开展自闭症康复教育,以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方法为指导,从定时一对一康复训练逐渐发展为全日制教育。

4.做好送教上门。摸排送教上门对象,制定详实计划,对于不能到校的视听障碍学生送教到家,让每一个残障学生都能充分享受到教育,真正实现“全覆盖、零拒绝”。

5.积极应对转型。根据我市特殊教育发展的需要,做好开展培智教育的准备,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

(三)教师队伍

1.强化师德修养。持续开展“五心两情”师德教育活动,举办“五心两情特教人”等系列教育活动,不断丰富活动内涵,建立师德教育长效机制,切实提升教职工师德水平。

2.促进专业提升。大力实施“1235”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下大力气加快教师成长步伐。建立起外培与内训相结合、集训与自修相结合、必备能力与个人特长相结合的培训机制,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自学等多途径、多形式促进教师成长加强教师特殊教育专业理论学习和基本功培训,切实提高教学能力。教师全员基本掌握听觉口语法等基础性康复技能,提升普通话、手语、盲文等水平,每学年举办一次基本功大赛。认真开展校级教学新秀、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五年内培养出5-8名校级教学新秀,2-5名省市级教学能手。扎实开展教学研究,确保教研活动有时间、有主题、有重点、有效果。

3.支持学历提升。鼓励青年教师学历进修,达到本科全覆盖,研究生学历比例达到30%

(四)德育工作

1.实施“德润特校 三生四自”德育实践活动。落实市“德润宝鸡 书香陈仓”德育行动计划,开展以“尊重生命、学会生存、懂得生活;自信展示、自主创新、自立实践、自强超越”为主题的“德润特校三生四自”德育实践活动。以“大德育”思想为指导,推动德育生活化,开发校外德育资源,积极开展与普校联谊活动,创新德育载体,丰富学生社会融合实践活动,逐步形成校本德育特色。2019年之前开发出《生命如虹 德润特校》德育校本教材。

2.抓实常规德育。加强班级常规管理,形成良好班风。以卫生保洁、就餐、就寝、文明礼仪等为主要内容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继续规范、创新升旗仪式,组织好每大周一次的文明班级、“最美寝室”等评优活动。

3.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开展学生心理测评,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关注学生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多种活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积极、阳光、上进的健康心理。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鼓励支持教师取得心理咨询师证书。

4.抓好班主任建设。强化班主任管理和培训力度,完善班主任工作考核,认真开展“星级班主任”评选工作,提高星级班主任津贴。

5.加强家长工作。办好家长学校,发挥家委会作用,吸引家长更多地参与到学校活动中来,多渠道密切家校联系,提高教育合力。

(五)康复教育

1.完善课程体系。以学生“生涯规划”为导向,进一步探索以康复教育(个别教育)、文化基础、职业技能为基本课程,医教结合和品德教育贯穿所有课程,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为内容的“三基本两贯穿 一加强”的课程体系,使之更加科学化,更好地为学生融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2.强化教学管理。落实好各项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提高教师备课、上课水平,整合课程,科学编制课程计划。举行语文、数学等学科趣味竞赛,坚持“每日30分”硬笔字书写练习,开设视障学生生活实操课,有效提高教学水平。重视个别化教育,积极实施多元化评价,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及发展水平。

3.深入开展课题研究。以“微课题”研究为抓手,以“问题即课题”为导向,建立起校级课题、学科教研、个人微课题相结合的教研架构,提高教师教学研究的意识与能力,并使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最终目的。探索以“虹”文化为核心的校本课程,2018尝试开发出校本教材。

4.整合教育资源。2017年建立起学校“手语图片资源包”、教师课件资源库,统合教育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

5.加强普特、普职融合教育。加大与普校合作力度,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促进学生社会融合。

(六)后勤保障

1.加强食宿、卫生管理,认真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2.抓好绿化管护,提高校园绿化、净化、美化水平。

3.办好学校食堂、丰富供应品种、提高饭菜质量,确保食品安全。

4.加强校园安全管理,认真执行各类安全管理制度,预防安全漏洞,切实落实安全管理“一岗双责”。

5.持续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活动,加强校产管理,建立完善资产库,申领、归还物品及时登记,做到帐物相符,使用人、使用位置、管理责任人清楚。

(七)文化建设

1.深化“生命如虹”内涵建设,使其植根于所有师生的心灵,成为每个人的行动自觉,并能充分体现于环境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课程文化等方方面面。2018年前,开发出以“虹”文化为核心的校本教材1种。

2.进一步丰富环境文化,完善“红色之爱、橙色之路、黄土情深、绿意盎然、青青年华、蓝色遐想、紫色浪漫”主题,2016年完成迎虹园、育虹园、乐虹园、憩虹园的文化建设。

3.每学期举办一次“虹梦班级文化创设展评”评选,制定教师、学生形象标准,编写校歌,建立校史室,成立教师乐团,凸显学校良好文化形象。

(八)硬件设施

1.完善无障碍设施、功能室等校园基础建设,合理规划、使用校舍,及时引进、采购现代化教学生活设施,更好服务于教育教学。

2.加强“智慧校园”建设,升级校园网络,提高校园数字化水平。2016年安装报告厅LED大屏,建成录播教室。

3.建设保健室,配备专业人员,开展视听测查、助听器调适、卫生保健指导等工作。

七、实施保障

(一)思想保障

实施本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发动和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讨论本规划,并在教职工大会通过,将本规划作为学校五年发展的行动纲领。

(二)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发展规划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本规划的全程实施和管理。各处室依据发展规划,按年度工作计划进行分解,扎实推进。

长:智淑贤

副组长:李长会 梁宝仓

员:李剑威 贾丽娟 蒋志瑛 梁小明

(三)资源保障

1.经费保障:学校力争上级部门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教师培训、校本研修、特色建设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激励机制:完善教职工奖励制度,调动教职工全员参与规划实施的积极性。

(四)评估保障

定期召开教职工大会,通报《规划》实施情况,并针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控、修订。